English

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用教材》提示新的教育观念

2000-08-0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●刘丽梅 我有话说

据一些媒体报道,按照心理学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,我国中小学在校生中只有17%的人达到所谓“健康心理”的标准。在国家教育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》的文件中也提出学校教育应该“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,”从而帮助他们“增强承受挫折、适应环境的能力”。

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的郑日昌教授主编的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用教材》正可以在这方面为中小学生提供帮助。该教材来自于“九五”教育部重点课题———“学校心理健康研究”的学术成果,郑教授希望这套教材能够帮助正在实验中的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,能够充实儿童的生活,使他们在学校里学会如何去适应生活、更新生活。

根据这一新的教育理念,该教材设计的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,心理健康课程不是窥探儿童的心理活动,认定他们是否有心理障碍,为他们做心理治疗,而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的学习活动。课程的选择和组织考虑到儿童的能动性,让他们体验一种实现自我的学习活动。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对特殊情况做出特殊反应的能力,所以课程的基础是相关的活动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,他们将在整个学年里参加16次活动,上学期他们将首先认识“我的学校”,讨论如何“兴趣盎然地学习”、“做个快乐的高中生”,怎样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生活,掌握有效的方法,如何应对考试;下学期大家将参加与“渴望成熟”、“如何讨人喜欢”、认识“我的优势”和选择“理想的职业”这些话题有关的8个活动,教材是与这些活动相联系的,课程考虑到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范围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。教学方法是与教材统一的,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法写在教师参考书中,帮助教师确定活动的目标,指导活动的基本过程,提供活动的动力以及内在的动机。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,教师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、评价自我。具体的活动安排是设计好的,然后是建设性的意见。在最后的补充阅读里提示活动的设计源于心理学的“镜中之我”理论和“角色扮演”理论,这些是教师应该学习的教育学理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